时维早春,草长莺飞。
春天到来,各路野菜也破土萌芽,蒿子就是其中之一。在皖南宣城人的食谱中,以蒿子为原材料制作而成的“蒿子粑粑”是一道颇具地方特色的面食点心,也是清明节气里妈妈们大秀厨艺的“拿手绝活”。各家馅料不同,滋味各异,但不变的是那带着蒿子清香的春天味道。
野蒿随风绿,粑粑又飘香。在宣城市宣州区的中心菜市场,不到20平方米的店面,店主吴庆玉正专心制作蒿子粑粑,5元一个的蒿子粑粑已成为她的“金字招牌”。
“这门手艺是跟我母亲学来的,讲究原汁原味。”谈起开店的经历,吴庆玉笑着说,“2020年接触短视频后,就开始在网上发做粑粑的视频,被在外地的宣城人看到了,联系我想购买,才发现这门生意可行。”
线上的销售越做越大,顾客日益增多,吴庆玉也动了开实体店的心思。说干就干,2021年,吴庆玉的蒿子粑粑店开门营业,凭借着口味优势站稳脚跟。
炒馅儿、包馅料、炕粑粑,热气蒸腾间,一锅颜色金黄、香气扑鼻的蒿子粑粑新鲜出锅,很快便被“一扫而空”,前来购买的不少都是“回头客”。
“原材料是非常费工夫的水磨面,这种面不仅好吃,复热也不会改变口感,但做起来更加耗费时间。”对于馅料,吴庆玉也颇有心得:“馅料是随季节变化的,春天的春笋馅、夏天的鸡蛋干子馅、秋天的茭白馅、冬天的咸菜馅等,让顾客们能吃上当季最新鲜的味道。”
为了一年四季都能留住这唇齿间的小城春味,吴庆玉选择在每年3月大量采购鲜嫩的蒿子,焯水后捏成团冻进冰柜保存,直到备足这一年经营所需的分量。每年3月至5月是店里最忙的时候,每天都要从早上6点忙活到晚上7点多。
“现在线上销售依然是我们重要的渠道之一。”每天下午,吴庆玉总会待在店里用机器真空包装蒿子粑粑,“最远的一单来自西藏,是一名军人,他说通过网络看到我做粑粑的视频,就开始思念家乡的美食了。”
北至漠河、南到海南,吴庆玉的线上生意越做越远,而这些被真空包装好的蒿子粑粑也满载着故乡的小城春味,飞向一个又一个充满思念与乡愁的远方。
(本报记者 罗 鑫 本报通讯员 叶婷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