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地、施基肥……4月上旬,蚌埠市固镇县新马桥镇水利村的玉米种植示范基地里,旋耕机来回穿梭,工作人员忙着平整土地,准备迎接玉米新品种“凤糯168”的到来。
“凤糯168”是安徽科技学院玉米科技创新团队历经8年攻坚培育出的品种,2023年通过国家审定。“这个品种我们在滁州、安庆等地都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试验示范,呈现出适应性强、产量高、稳定性好等优势。”该团队负责人余海兵告诉记者。
固镇是传统农业大县,玉米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。为推动玉米产业发展,固镇县政府与安徽科技学院共建鲜食玉米产业技术研究院,围绕鲜食玉米新品种研发、技术推广、成果转化等开展合作。
“今年春播,我们在固镇示范展示‘凤糯168’,推广玉米新品种新技术,引导农户们看到良种增产的效益。”余海兵说。
一粒良种,千粒好粮。在安庆市岳西县头陀镇狮子河种养专业合作社,不久前播下的玉米种子已冒出嫩嫩的绿芽。
“现在是育苗阶段,再过个10多天就可以移栽了。”合作社负责人郑印告诉记者,只有手里有了好种子,才能换来好收成,日子才过得更有奔头。
近两年来,该合作社与安徽科技学院合作试种的玉米新品种“凤糯168”,平均亩产超过840公斤,增产明显、效益可观,今年种植面积近600亩。
粮安天下,种铸基石。创建于1980年的安徽科技学院玉米科技创新团队,一代代师生接力攻坚,围绕玉米种质资源创新、新品种培育、高产栽培等方面开展系统性研究,推动育种核心技术创新,目前已建成1个国家级平台、5个省级平台,在省内外建立10多个育种、鉴定、制种及产业化基地,收集保存种质资源7000余份,培育玉米新品种19个。
眼下春风吹暖,春耕正当时,安徽科技学院玉米科技创新团队的师生们也积极奔走在田间地头,推广新品种、新技术、新模式,助力农民“耕”出新气象,“播”下新希望。
(记者 孙言梅)